前言
{季節變化對寶寶的調溫、皮膚屏障與呼吸道健康均有影響。本篇以四季為框架,提供可落地的日常照護要點,讓父母在家就能簡單執行,降低季節性常見問題的發生率,同時辨識需要就醫的警訊,讓寶寶健康成長不被季節牽著走。}
重點內容
{春夏季節照護要點
- 水分與奶量:0–6個月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,避免過度水分;6個月以上可在餐與點心間提供少量水,避免糖飲。
- 輕裝與防曬:選用透氣淺色衣物,避免過度覆蓋與悶熱。出門使用SPF 30+的防曬,避免日照高峰時段(10–14點),6個月以下以遮蔽與防晒為主,避免直曬。
- 脫水與腹瀉:出現尿量減少、口乾、眼窩凹陷或哭時無淚,需提高液體攝取;腹瀉或嘔吐時先給小口電解質鹽水,若超過6小時仍無改善或體重下降,請就醫。
秋冬季節照護要點
- 保暖與濕度:層次穿搭,室內溫度維持在20–22°C,濕度40–60%較舒適,避免空氣過乾引發鼻黏膜刺激。
- 呼吸道防護:勤洗手、少去人群密閉場合;外出回家換洗衣物、清潔雙手。
- 護膚與防寒:肌膚乾燥時使用溫和保濕霜,出門保暖同時避免過熱,回家即清潔雙手鼻腔分泌物,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寒風。
共通要點
- 警訊與就醫界線:發熱持續超過24小時(嬰幼兒更需警惕)、呼吸困難、持續哭鬧、拒奶、抽搐、嚴重腹痛、皮疹或脫水跡象,需及時就醫。
- 疫苗與日常:依照兒科門診的時程完成疫苗;充足睡眠、規律作息與良好衛教習慣,有助免疫力穩定。}
結論
{季節雖在我們的日常中循環出現,但透過簡單的環境調整與日常觀察,寶寶的舒適度與抵抗力可以穩步提升。建議父母建立「季節照護清單」,每季檢視與更新,遇到不確定的症狀時,先以保守照護為主,必要時諮詢專業醫師。若寶寶在變換季節時表現出持續異常哭鬧、拒奶、發燒、呼吸急促或脫水跡象,請立即就醫,以確保安全。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