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美妹月嫂:月嫂呀,我覺得呢,就是要有細心、耐心,和愛心。

甘苦緣起

美妹月嫂原來自己開工廠,收掉後決定找事業第二春。第一次聽見月嫂這名詞,說來也是天註定。有一天她在等公車,偶然聽見了別人的談話:

「噢妳之前去英國玩呀,這麼好?」

「不是玩啦,是工作。去當月嫂。」

好奇心起,她開始了解這項職業,以往自己帶小孩、也幫親戚帶小孩的經驗湧上心頭。猶豫半年,美妹月嫂終於下定決心,去考證照、學月子餐,投入這一行。

酸苦

 「月嫂呀,需要堅強的毅力、隨機應變的能力,和高度的抗壓力。」美妹月嫂調侃道。
 照顧寶寶,責任重大,要時時刻刻戰戰兢兢,遇到突發狀況時更該冷靜。美妹月嫂就曾碰過,一個寶寶醫院回家當天就嗆到了,口、鼻溢出大量水狀的黏液,不是奶,疑似是沒有處理乾淨的羊水,媽媽當場被嚇到不知如何是好。

「這時候,月嫂可不能比媽媽還慌呀!」她認真的說道。那時她立刻就幫寶寶翻身、側躺,快速的幫寶寶將口鼻中的黏液清理乾淨。見寶寶呼吸順暢,情緒也穩定下來後,大家才安下心來。

另外,若跑國外線,還必須克服時差,以及迥異的風俗民情。比如臍帶護理,會遵照當地醫生囑咐的方式來處理;而各地的食材也相差甚鉅,像在東歐國家,葉菜就相對稀少,超市放眼望去都是根莖類的蔬果,美妹月嫂還記得一次,她在布拉格炒歐洲用來做生菜沙拉的娃娃菠菜,熱騰騰的娃娃菠菜讓愛爾蘭籍的爸爸覺得不太能適應:原來這菜還能炒啊!媽媽解釋:因為我剛生完孩子,不能吃生冷的呀!

同樣地,每位雇主個性也截然不同。有些產婦對調味敏感,喜好較清淡的飲食,有些家庭長輩較堅持己見;有些產婦內向、不喜被打擾,有些則喜愛人群、善於言談;有些寶寶容易嗆奶、有些寶寶半夜較會哭鬧;有些爸媽恩愛、有些爸媽常吵架;有些媽媽產後因老公忙,要獨自面對第一個孩子,擠奶很累、脹奶很痛,身心俱疲,會爆發產後憂鬱症……月嫂必須根據產婦、家人、孩子的性格調整自身。就連家裡炊具的差異,也是要適應的一環。

「當然,也有很累、很心酸的時候!」美妹月嫂回憶,曾有位雇主,常常只留一點飯菜給她;有些雇主不遵守合約一周一次掃地拖地的條款,要求月嫂每天拖地、掃地,處理各種雜務。額外的工作量增加,壓縮到照顧產婦與寶寶的時間與品質,這是月嫂們不樂見的。但令美妹月嫂最難受的還是:一些雇主認為這些額外多出的工作,月嫂都理所應當照單全收,使她覺得不受尊重。

然而,這些經驗同樣教導了她。她灑脫地說:現在,她待人處世更圓滑、更寬容、也更不計較了!

甘甜

苦澀的記憶化為心性的磨練;甜美的經歷,則成為她堅持的動力。

很多產婦會把她當專業人士看待,只要她全心全意照顧媽媽、寶寶就好,家人也會盡力配合她調理媽媽的身子,甚至在母親節時送她小禮物、關照她要多吃,才有力氣工作;案子結束後,會繼續在假日、節日,傳孩子成長的相片。這些體惜、這些肯定,都使美妹月嫂十分暖心。

最難忘,是前年,有位產婦在吃她的餐點時和她說:「欸阿姨,我剛剛有哭耶。」

她本來很緊張,問產婦怎麼了?發生了什麼事?結果對方只是笑著搖頭:「沒啦,只是一覺醒來,聞到菜香味,看見廚房亮著,妳的背影在光下,就覺得很幸福、很感動,好像媽媽來照顧我了……

原來這位產婦從小爸媽分開,她住外婆家,童年都是跟外婆過,十四歲就自己出外打拼供養自己。雖然常被誇自立,可心底,還是很渴望有家人能夠依靠。

美妹月嫂在離開前一周,為她煮了十幾包藥膳湯,讓產婦能冷凍存放,餓了,能隨時補充營養,暖暖胃腸。

甘苦傳遞

「月嫂呀,」她溫柔地說:「我覺得呢,就是要有細心、耐心,和愛心。

在每位媽媽、每位寶寶身上,美妹月嫂認為自己都能從中獲取不同的經驗、不同的成長,而這些經驗、這些成長則陪伴著她,為她擁抱下一位寶寶的臂膀增添力量。

「那就彷彿啊,天下父母心,而每對父母都分給我他們一部份的愛、一部分的情,好讓我可以帶給下一位父母,把他們通通連結在一塊

有甘,有苦;有下雨的日子,也有晴好的時光。在這份工作裡,美妹月嫂滿足地說:她確實找到了她事業的第二春。

【月嫂專訪】專訪琇婉月嫂:自己喜歡的事,怎麼做都不覺得累

【月嫂專訪】專訪翠蓮月嫂:媽咪,一個稱呼,讓我們融在 一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