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 11月 2025
by 愛月嫂
前言
情緒管理是孩子成長的核心能力之一。當孩子出現哭鬧或脾氣發作時,父母往往急於安撫或責備,卻忽略了教孩子自我調節的機會。以情緒教養為基礎的陪伴,能建立安全感、提升語言表達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以下提供幾個可在家中直接落實的實用做法,適用於2到7歲的孩子。
重點內容
- 觀察與命名:先留意身體信號,說出觀察,如「你現在看起來很生氣」,再用對應的情緒詞。- 情緒詞彙卡:每日加入新詞,遇到情緒先用詞匯對應,讓孩子學會辨識情緒。- 安靜角落與呼吸練習:設定安全角落,教4秒吸、4秒吐,重複3次,幫助穩定。- 每日情緒練習:每天花5分鐘,描述昨天的情緒與解決策略,訓練自我表達。- 描述性回應而非評價:用「我看到你在發抖,想要抱抱嗎」等語句,避免貼標籤。- 家規與模範語氣:家中口吻一致,語氣平和、具體,能幫助孩子理解與預期。- 安全與分散注意力:情緒高漲時,先讓孩子安全、分散注意力,待穩定再討論需求。- 父母自我照顧:適時輪班照顧、短暫休息,維持耐心與穩定的情緒。- 實例補充:若孩子拒吃蔬菜,提供選項如「要蔬菜還是水果」,讓孩子保持自主感,同時用正向引導。
結論
透過這些日常策略,情緒教養能慢慢融入家庭生活。孩子學會命名與自我調節,父母也能以穩定且有同理心的方式陪伴。建議挑選一至兩招,堅持三週,就能看到親子互動品質與孩子情緒韌性的提升。